一、腦波的基礎知識
人腦有一千五百億個神經細胞,一個神經細胞內約有1000-2000個粒腺體,粒腺體就是神經細胞的發電機,此發電機會利用葡萄糖、脂肪酸(酮體)作為燃料,產生電力(ATP),每個神經細胞都會自行放電,放出電波訊號,神經細胞上有無數的樹狀突 (dendrite),可與鄰近的神經細胞作接觸,形成一大片綿密的神經網,樹狀突就是神經細胞用以接 收來自其他神經細胞電流訊號的窗口,也經由此把自身的訊號傳遞給其他神經細胞。
腦神經細胞所釋放出的電波約在 0.5-30 赫茲(Hz)之間,1 赫茲就代表每秒放電一次,腦電波是可以利用電子儀器來測量記錄的。
在應用上,腦波被分為 4 組,分別稱為β波(Beta 貝塔波)、α波(Alpha 阿爾法波)、θ波(Theta 西塔波)及δ波(Delta 德爾塔波),共四種。近年也有人提出更高頻的 gamma 波。腦波基本分類及作用
β 波(13~30 赫茲)工作、緊張波
● 計算、推理邏輯思考。
● 專注於外在的世界上。
● 壓力很大、心理不適、緊張、
憂慮、不自在與高頻 β 有關。
α 波(8~12 赫茲)放鬆、創意波
● 身心放鬆。
● 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。
θ 波(4~7 赫茲)睡眠波
● 潛意識的腦波。
● 與記憶和情緒有關。
● 睡眠。
● 靜心冥想時。
δ 波(0.5~3 赫茲)嬰兒波
● 無意識的腦波。
● 深度睡眠。
1. 傳統平面腦波
傳統的腦波紀錄圖像,都是平面的(下圖),跟地震紀錄 有點類似。平面腦波只 能用肉眼來分析判讀,極為耗時。上圖:傳統平面腦波記錄圖
上圖:3D 立體彩色腦波影像
2. 3D 立體腦波
拜現代電腦科技及 3D 技術發達之賜,對於腦波訊號之測量已較之前更為精確,同時又可以把平面電子 訊號轉換成 3D 立體畫面,在判讀上迅速方便不少,除了立體彩色畫面的顯示,也有量化的數字,可作為治療前後的對比。3D 立體彩色腦波報告,在判讀上較傳統平面腦波簡易。
判讀 3D 立體腦波時,只需點閱快速播放鍵,電腦畫面就會在數秒內把 3-4 分鐘的腦波紀錄完全 動態展示出來,3D 立體腦波的縱軸為時間軸,橫軸分左右腦之波長,又各自標示出左右腦的β、α、 θ、δ波,極易判讀。
二、 做腦波檢測的工具
人有額葉、頂葉、顳葉、枕葉共4個腦葉。
我們把檢測重點放在額葉及顳葉,只要使用5個貼片檢測點,對於妥瑞、過動、憂鬱、巴金森、阿茲海默症的腦波變化,就可以提供有用的判讀資料。
如果在頭皮上,貼上50-60個電極片,就可以分辨出該腦波是發自哪一片腦迴,學術研究時用也有使用高達250個電極片的,可對全腦波圖做完整深入判讀,但是可能要耗費數小時。
腦是控制人體的最高主宰,腦只佔人體重量的 2%,但却消耗掉 25%的能量,大腦之所以會耗費大巨能量,是因為腦中的1500億個神經元,必須全天候接收全身神經上傳至腦部的電子訊號,再發佈指令來控制每一個器官、組織、系統,如內分泌系統、免疫系統等等,才能維持人體機能的正常運作。也就是說人腦是從來不可能完全關機休息的,隨時都在處於開機運作狀態。
腦細胞為了要管控全身的器官組織系統,就會發出多種不同波長的電波來指揮。我們使用精密的儀器,就可以偵測到這些極微弱的電流。
心臟的竇房結(S-A node)所發出電流的電壓是以 milli(10⁻³)Volt 來計算,但腦細胞所發出電 流的電壓,却只有 micro(10⁻⁶)Volt,兩者相差達 1000 倍。
腦波的電壓雖小,卻可透過調節竇房結來控制心臟跳動的快慢。
心臟所產生電流的電壓高,腦細胞的電流電壓低。那麼腦細胞是如何管理調控比它強大一千倍的巨人呢?為何人在遇到害羞緊張的情境時,腦可以在瞬間讓心跳加快?原來腦與心臟間是靠交感神經及副 交感神經來作聯繫,但神經與器官之間,並不像電腦主機與被控制元件之間,有電線直相連接的;由 腦部(中樞)發出的交感副交感(週邊)神經與心臟的竇房結(SA node)之間,其實是有一道縫隙 的,當交感神經末端釋放出腎上腺素(Epinephrine)這種神經傳送素(Neurotransmitter)時,就會令心臟跳得更快,心臟收縮力更強,因此人生氣或害羞的時候,會心跳加速、面紅耳赤,都是這種交感神經亢奮的結果。若副交感神經所釋放的乙醯膽鹼質量,高於交感神經所釋放的腎上腺素,則心跳就會變慢。
四、妥瑞症、催眠術及癲癇症是窺探腦波奧秘的視窗
人類科技文明對於自己頭頂上的腦到底是如何運作的,仍處在非常無知的狀態,幾乎跟對地核、宇宙一樣不瞭解,不過透過檢測人在進入被催眠狀態後的腦波,與清醒時就有明顯不同;也拍錄到許多癲癇或妥瑞症發作 時,因異常β腦波誘發異常動作的珍貴畫面,讓我們對於β波的作用,有更深一層的理解。
1. 催眠時之腦波變化
催眠術一向都披上了神秘色彩,信者恆信,不信者嗤之以鼻,催眠的科學依據何在,催眠師與接受 催眠者之間,有無勾結的可能等等,都無法不啟人疑竇。
「如何證明人已被催眠呢?」、「如何鑑定催眠師真的具有催眠能力?」
我們認為最公正的催眠師資格鑑定考官,就是腦波儀。報考催眠師資格鑑定者,可自行事先挑選 若干名他們認可的催眠對象。
被催眠對象若有被真正催眠(而不是演戲作假)他們的β腦波(清醒腦波)必定會消退,催眠狀 態若持續,β腦波也必定維持極低比例。因此可以證明催眠並不是「騙術」 而是有絕對證據的「科學」。
2. 妥瑞症(Tourette’s Syndrome)
妥瑞症患者的特徵,是表現出無法用意志力控制的隨意肌抽動,如四肢抖動、搖頭、眨眼或發出聲音等。
妥瑞症患者發作時,大都可被偵測到特殊的β腦波表現。我們將腦波儀畫面與患者之不由自主抖動作同步錄影,發現近 100%的年幼妥瑞症患者的腦部,都會放出 13Hz 以上的不正常腦波。經治療後,妥瑞症患者的腦部不正常放電會消失,症狀也會隨著異常腦波之消失而戲劇化恢復正常。
我們發現,凡是以肉眼能看到有不正常動作,或能聽到發出異聲的年幼妥瑞症患者,毫無例外的, 都能夠在他們的 EEG 腦波圖上發現異常的β波。β波產生在先,無法控制的動作或是發出異聲在後。 也就是患者並非是故意想要動,而是腦部有異常放電所導致。
我們在做 3D 立體腦波時,都會用攝影機將患者之動作或聲音畫面及 EEG 電腦畫面同步錄音錄 影。治療中及治療後,至少每個月再同步錄影錄音一次,作為日後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時最強而有力的科學證據。
妥瑞症是因為控制聲音或動作(有時兩者同時發生)的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,由於有聲音或動作 可資作紀錄佐證,較易證明。但是對於其他情感性的精神障礙,攝影機之功能就無從發揮。
3. 癲癇(Epilepsy)
有一位 45 歲女性,熱衷去廟裡拜拜,但每次到宮廟拜拜時都會癲癇發作失去意識,坊間視之為 起乩神明附身。患者於 2014 年 1 月 13 日來初診,正在做腦波檢測時,癲癇剛好發作,讓我們錄到了 極為珍貴的動態畫面 。茲將癲癇發作時之腦波 摘錄如下:
當癲癇大發作(Grand mal Seizure)時,患者呈現無意識狀態,清醒後,完全不記得剛才發作的 事,經自然療法後,多年來未曾再發作,但到廟裡時仍會流淚滿面, 有特殊感應,但神智能仍保持清醒。
五、個案治療前後3D EEG腦波圖之變化分享
診斷:57歲女,嚴重憂鬱,長期服藥,前後EEG檢測相隔36天
治療後臨床表現 : 痊癒! 心情變得很好,患者形容有如從地獄上到天堂
診斷:54 歲女,萬念俱灰、恐慌、想輕生,前後EEG檢測
相隔33天治療後臨床表現:痊癒!低落心情完全消失
ADD痊癒!一覺到天亮,成績進步神速,人際關係轉好
診斷:強迫症,前後EEG檢測
治療後臨床表現:隨著異常腦波的消失,強迫症的感覺也同步消失
診斷:61 歲男 恐慌症,平時憂鬱,遇事恐慌
治療後臨床表現:恐慌感覺消失,HRV 自律神經檢測轉為正常
診斷:84歲女巴金森氏症,前後EEG檢測相隔11天
治療後臨床表現:大幅度改善,肌肉顫抖消失
六、臨床個案紀錄分析
案例一 : 腦神經體幻感症案例
基本資料:
姓名:許 XX 性別:男 年齡:18 歲
診斷:腦神經體幻感症(Encephalopathic Somatosensory Phantom Disorder)
主訴:肌肉抽慉。時常感覺身體不舒服,經常要主動去把身體動一下,尤其是使肩膀肌肉搖晃轉圈,才會覺得比較舒服。
治療經過及成果:
1. 患者初診時,3D EEG 呈現非常強烈的異常腦波(下圖左上)。
2. 以中道自然療法治療 50 天(吸 H2+O2及服用神經細胞修復原料)後,身體不舒服感覺大幅度減輕,3D EEG 腦波亦恢復正常。(下右上圖)
3. 比較初診(下左圖上下)與治療 50 天後之 3D EEG 腦波(下右圖上下),兩者的差異非常大。
上圖 : 許xx初診時之腦波強度圖
(中道自然療法治療50天後,完全沒有服用中藥、西藥)
↓上圖 : 許xx 50天後複診時之腦波強度圖
上圖 : 許xx前後二次之腦波強度圖比較
案例二 : 自體免疫硬皮症(scleroderma)、雷諾氏症(Raynaud phenomenon)?原來是腦細胞發炎!
基本資料:
姓名:陳 XX 性別:女 年齡:61 歲診斷:硬皮症,雷諾氏症
主症狀:手腳冰冷,下肢水腫
病史及治療經過:
患者從小在冬天手腳就易冰冷,十年前被診斷出有硬皮症,一直持續接受西醫治療。近三年沒有再服用西藥,病情雖然沒有惡化,但也沒有好轉,因為四肢依然長年冰冷,發紫。
2013年6月1日初診時,我們發現她的手指溫度只有23.9℃,但額溫卻有36.8℃,額指溫相差13.9 ℃(正常人額指溫差應小於1℃),皮膚硬而無彈性,像被繃緊在鼓面的皮革。HRV 檢測顯示自律神經整體活性,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活性均極低,3D EEG 立體腦波圖也有廣泛性放電的β腦波出現(下左圖上)。
我們採用常規性的自然醫學療法配方給予調理,2013 年 6 月 29 日複診時,此患者手腳已不再冰冷,手指發紫現象也消失了。皮膚外觀雖然還沒有改變,但皮膚的手指觸感已變得較有彈性。3D EEG立體腦波圖檢測,則顯示先前異常放電的腦波也大幅度降低接近正常了。
治療一個多月後,陳女士之自律神經HRV報告亦恢復正常(如下圖)。
上圖 : 陳xx女士之系列HRV報告
七、腦波臨床運用上的利基與盲點 :
1. 到目前為止,全世界腦科醫學界仍未制定出腦波檢測及判讀的共通標準,臨床運用也並未普及,仍停留在學術研究的摸索探討階段。
2. 十多年來作者針對每一位初診、複診患者(多為重症)都做腦波(3D EEG)檢測,累積的檢測總數超過2萬人。因此有了一定的心得,且建立起獨立的腦醫學思維體系及 3D EEG判讀心法。
3. 雖然腦波並無法成為診斷腦神經疾病的絕對標準工具,但是對於退化性腦神經疾病(巴金森、阿茲海默)、憂鬱症、躁症、強迫症、妥瑞(抽痛)症、ADHD、睡眠障礙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非侵入性評估及追蹤其治療成效上,卻可發揮關鍵性的作用。
4. 3D EEG對於自閉症兒及過動症(ADHD)兒童的診斷及評估其預後方面,具有其特殊意義。因為ADHD高的腦波轉趨正常後,ADHD症狀也都無例外的大幅度改善(見本書的O章)。
5. 自閉症兒童若有過高腦波,表示其自閉症狀可能由於其腦部後天性發炎所導致,經自然療法後,如果3D EEG有改善,臨床症狀也必然會同步改善,也就是預後比較好。反過來說,如果自閉症孩童初診時的3D EEG檢測結果為正常的話,則表示先天性腦傷的可能性較大,後天的治療效果可能較不理想,不過也有例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